鑄鋼件扒渣是鑄造過程中重要的環節之一,其目的是去除熔融鋼液中的夾渣物、非金屬夾雜物及氧化物,以確保鑄件的質量。以下是鑄鋼件扒渣的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:
操作方法:
準備工作:
使用合適的扒渣工具,如扒渣桿、扒渣勺、扒渣網等。
確保工具已預熱,避免工具冷卻熔融鋼液。
在鋼液進入澆注階段前,提前將扒渣材料準備好(例如覆蓋劑、扒渣劑)。
扒渣步驟:
澆注前:在鋼液尚未靜止時,先用扒渣桿進行初步扒渣。
從熔池邊緣開始,將表面浮渣輕輕扒向熔池一側。
加入扒渣劑:若鋼液中夾渣較多,可添加適量的扒渣劑幫助浮渣上浮。
二次扒渣:待鋼液靜置一段時間(約3-5分鐘)后,表面夾雜物浮起時,再次進行仔細扒渣。
控制力度:操作時動作要平穩,避免擾動鋼液,導致夾渣再次混入。
觀察與檢查:
檢查鋼液表面,確保大部分的夾渣已經去除。
注意澆包或鋼液表面是否有殘留浮渣,尤其是在澆注開始前再做確認。
澆注過程中的扒渣:
如發現澆包內鋼液表面有浮渣,應及時扒除,保澆注時不帶入夾渣。
注意事項:
工具使用與安全:
扒渣工具須干燥且預熱,以避免鋼液飛濺,防止安全事故。
操作者需穿戴耐受高溫的防護服、面罩、手套等安全防護設備。
控制扒渣動作:
操作時應輕輕地將浮渣扒向邊緣,避免大力攪拌鋼液,導致夾渣下沉。
注意控制扒渣的深度,確保不破壞鋼液的穩定性。
扒渣劑的使用:
扒渣劑用量要適中,過量可能導致二次夾渣或增加成本。
使用符合標準的扒渣劑,確保其與鋼液化學性質兼容。
溫度控制:
在扒渣過程中要保持鋼液溫度穩定,避免因過度冷卻影響鑄件質量。
過長時間的扒渣可能導致溫度下降,應根據工藝要求合理安排時間。
環保與廢料處理:
清理的渣料應及時處理,避免污染工作環境。
廢渣應集中收集,符合環保要求處理。
質量檢查:
扒渣結束后,及時檢查鋼液質量,確保無明顯的浮渣和夾雜物。
如果發現夾渣較多或質量異常,及時調整工藝或處理鋼液。
總結:
鑄鋼件扒渣是一個細致而關鍵的工序,操作過程中要穩、準、輕,同時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范,確保鋼液的純凈度,從而提升鑄件的整體質量和性能。